(二)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建设突破八大关键技术,形成九大资源开发利...
1、产学研的紧密结合促成了技术突破,重点解决了低渗透油、页岩气、钒钛磁铁矿、固体钾盐、低品位胶磷矿等八大资源综合利用的关键技术难题,将大量低品位和难利用资源转化为经济可采资源,实现了资源经济效益的大幅提升。示范基地的建设推动了资源的高效利用、环境的有效保护、节能减排以及矿地和谐发展。
2、示范基地建设将实现四大目标:一是解决有全局意义的综合利用问题,取得显著资源效益和社会效益;二是盘活和增加一大批资源,显著提高国内资源供给能力;三是推广应用先进适用技术,形成规模效益;四是总结形成一批资源综合利用标准和规范(图2-4)。
3、全省新发现矿产地11处,其中石煤矿1处,锌矿1处,钒矿1处,铜矿2处,钨矿2处,锡矿1处,钼矿1处,萤石矿1处,熔剂用石灰岩1处。
4、我国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的方针 我国开展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的方针是:充分调动地区、部门和企业的积极性,把资源开发、资源消费与资源综合利用结合起来,把资源综合利用与企业技术改造和治理污染结合起来,变废为宝,化害为利,走出一条自我积累,自我发展,国家予以扶持的资源综合利用的新路子。
5、由此可以看出,我国矿产资源供需形式十分严峻,后备资源严重不足。 (2)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法律法规不健全,矿产综合利用优惠政策不到位。
我国对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的方针是什么
1、根据矿产资源法第7条的规定,“国家对矿产资源的勘查、开发实行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勘查、合理开采和综合利用的方针”。在矿产资源法实施细则以及1994年国务院批准的地矿部“三定”方案中,又进一步明确地矿部负责组织编制全国的矿产资源规划。
2、总方针是:放开、搞活、管好。其基本含义是:坚持发展多种经济形式和多种经营方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在国家政策和计划的指导下,实行国家、集体、个人一起上的方针,提高矿产资源的开发强度和经济效益,满足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
3、充分利用贫矿资源,走人造富矿道路,实行贫富兼采的方针。(2)对共生矿和伴生矿实行综合勘查、综合评价、综合开发利用的方针。(3)依靠科技进步,开发已知矿产的新用途、寻找新矿产、增加新资源。
4、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实行统一规划、综合勘查、综合开采、综合利用的方针,坚持开发利用与保护并重的原则。鼓励国内外投资者对矿产资源进行深度开发,支持矿产品深加工、精加工。限制并逐步淘汰落后的生产工艺。
5、第七条 国家对矿产资源的勘查、开发实行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勘查、合理开采和综合利用的方针。 第八条 国家鼓励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的科学技术研究,推广先进技术,提高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的科学技术水平。 第九条 在勘查、开发、保护矿产资源和进行科学技术研究等方面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由各级人民政府给予奖励。
矿产资源开发:国家需求主导,储量决定规模
国家需求主导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否、规模大小,首先由国家需求来主导。在国家规划的指引下,我们合理开采资源,以满足国家的需求。储量决定规模资源的储量,直接决定了开发的规模。储量有限,无法支撑大型矿山;储量丰富,则为大型矿山建设铺平道路。
通过矿产资源的规划管理实现矿产资源宏观配置;通过矿产资源政策研究、制定与实施,对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活动进行宏观调控;通过矿产资源勘查、矿山生产过程中储量报告的审查批准来摸清矿产资源家底,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制定提供决策依据,保证国家对矿产资源的需求,保障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矿产资源的开发,一方面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但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也相当严重,长期以来矿业沿用的是大量消耗资源和粗放式经营的传统经济发展模式。
(二)加强矿产资源规划统筹协调,促进资源节约和综合开发利用
1、二是严格规划准入管理,从严控制矿山最低开采规模和综合利用标准,提高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效率。加强矿产资源规划分区管理,落实相关管理政策,加强重点开采区内矿产资源规模开采和集约利用,严格控制资源、能源和环境容量不具备条件地区新增资源开发项目建设。
2、同时,《规划》也是一个环境规划,通过协调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的关系,构建环境友好型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模式,促进环境的保护和改善。
3、国内外的实践证明,只有坚持矿业开发与环境保护并重,走绿色矿业之路,并在矿业开发中建立循环经济体系,提高矿产资源的利用效率,才能在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做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统一,实现社会经济健康和可持续的发展,达到“五个统筹”的发展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