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公司新闻

中国矿产资源开发历史(我国矿产资源结构与开发现状)

发布时间:2025-01-24

中国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协会发展历史

中国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协会的发展历程始于1991年3月5日,这一天,它经联合国正式批准,成为国际海底开发的先驱者。在国家管辖区域之外,中国大洋协会在国际海底管理局和国际海洋法法庭筹备委员会的登记下,获得了15万平方公里的专属开辟区,负责该区域的矿产资源开发。

年3月5日,经联合国批准,中国大洋协会在国际海底管理局和国际海洋法法庭筹备委员会登记注册为国际海底开发先驱者,在国家管辖范围外的国际海底区域分配到15万平方公里的开辟区。

【答案】:为促进我国从事国际海底资源研究与开发活动的组织协调工作,1991年4月24日,我国成立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协会。

中国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协会简称为“中国大洋协会”,于1990年4月9日经国务院批准成立。成立以来,在国家海洋局党组和协会常务理事会的领导下,在各综合部门指导和大力支持下,经过中国大洋协会全体同志及成员单位的共同努力,在争取和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开发国际海底资源、发展深海技术方面取得了阶段性胜利。

中国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协会在国际海底资源开采领域取得显著成就。近日,协会提出的多金属硫化物矿区申请得到了国际海底管理局理事会的核准,批准其在西南印度洋国际海底区域获得1万平方公里专属勘探权的矿区,享有优先开采权。

为了更好地组织协调各部门的工作和向联合国申请登记为先驱投资者,国家于1990年成立了中国大洋矿产资源开发研究协会(简称“大洋协会”),统一管理、协调大洋多金属结核的勘查开发工作。从此,大洋结核的勘查、采矿系统研制和冶炼试验工作等全部由大洋协会统一计划并组织实施。

中国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协会的发展历史

1、从1987年至今,联合国海底委员会先后批准印度、日本、德国、俄罗斯、中国和国际海洋金属联合组织为开发国际洋底多金属结核资源的先驱投资者。大洋的底部蕴藏着丰富的多金属结核,这些海底资源,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是全人类共同继承的财产。1995年成立国际海底管理局,代表全人类行使管理权。

2、年9月4日,根据外交部网站提供的消息,国际海底管理局公布信息,确认中国率先提交富钴结壳矿区申请。如获海管局核准,中国将在西太平洋获得面积为3000平方公里的富钴结壳资源专属勘探矿区。

3、经多年调查勘探,在夏威夷西南,北纬7度至13度,西经138度至157度的太平洋中部海区,探明-块可采储量为20亿吨的富矿区。1991年3月,“联合国海底管理局”正式批准“中国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协会”的申请,从而使中国得到15万平方公里的大洋锰结核矿产资源开发区。

4、“潜龙二号”是“十二五”国家863计划深海潜水器装备与技术重大项目的课题之一,它是一套集成热液异常探测、微地形地貌探测、海底照相和磁力探测等技术的实用化深海探测系统,主要用于多金属硫化物等深海矿产资源的勘探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