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煤矿顶板安全管理规定
首先,矿长需严格履行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职责,建立以总工程师为首的技术管理体系,确保各层级、各部门、各岗位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和技术管理职责落实到位。
一)发现煤矿违反《煤矿安全规程》有关“顶板控制”规定和以上措施要求,未建立健全顶板安全管理体系,未落实相关责任、制度,未开展顶板风险辨识管控或未采取措施消除顶板事故隐患,未及时支护、空顶作业,矿压观测监测设备的安装、使用不符合国家标准,存在严重“三违”行为等情形的,依法实施行政处罚。
部、省局(公司)每年召开一次顶板管理现场会议,矿务局(矿)每半年召开一次顶板管理会议,及时交流顶板管理工作的经验和教训,进行事故分析,提高顶板管理工作水平,表彰、奖励顶板管理工作的先进单位和个人。
矿井顶板安全管理制度中,掘进工作面作业规程中必须编制工作面顶板管理安全技术措施。这些措施需报矿有关科室和项目总工程师审批后方可执行。强化掘进工作面的顶板管理,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合理使用前探梁和支架连锁。确保掘进工作面的顶板动态监测和顶板离层监测工作有组织、有领导、有分析、有记录。
采煤工作面顶板管理?
1、缓倾斜煤层坚硬顶板顶板管理(1)缓倾斜煤层坚硬顶板采煤工作面必须设专业挑顶小组挑顶,施工人员和钻机台数按作业规程配齐,并有一名队长负责挑顶工作,质量检查人员对挑顶质量要按作业规程检查,挑顶工作未达到作业规程规定标准必须返工。否则,采煤工作面不准前进。
2、当采面初次放顶4—5米后,顶板不自行跨落时,必须加强采面工量管理。做巷时中排柱脚下穿木鞋或铁鞋,并下垫荆笆,增大支柱面积,增强支柱抗压能力。
3、法律分析:根据支护管理要求,最大空顶距为6米,最小空顶距为6m,每推进一排为一个循环,在切顶排回柱后,切顶线向煤壁排移动,如果初次放顶后,顶板不能自然冒落,则必须采取强制放顶的办法处理采空区空顶。在强制放顶前,必须把空顶距范围内的支护打好。
矿井回风巷、采掘工作面的顶板管理制度
1、为了有效加强顶板管理,减少顶板事故的发生,×××煤矿特制定了以下顶板管理制度。地测技术部门需要定期进行采煤工作面和掘进工作面的地质预测预报,并针对支护方式和顶板管理提出建议。施工单位需根据地质部门的预报选择支护方式,并经总工程师批准后实施。
2、采煤工作面安全出口是连接回风巷和运输巷的关键部位,担负着煤炭、物料运输,进回风、行人、洒水消尘等任务。此处控顶面积大。在掘进时经受一次压力重新分布的影响,同时由于巷道支护初撑力一般都很小,直接顶经过了一次下沉、松动、甚至破坏。特别在工作面超前支承压力作用下,顶板大量下沉。
3、作面进、回风巷必须与采煤工作面切顶线齐,切顶线密集柱打设一排。柱距不得大于 300mm,排距与滚筒截深相一致,戴帽点柱迎山有力,迎山角靠采空区3°,并用楔子打实。
4、转载点必须喷雾,工作面回风巷和进风巷的转载点必须设喷头。 上下两巷必须进行煤尘冲刷,工作面回风巷和进风巷每班冲刷一次,防止煤尘积聚。 回风巷和进风巷必须设置隔爆水袋,水袋的安装必须符合《煤矿安全规程》和《防尘规范》的要求,每处不小于18袋,经常清刷,保证水量。
5、每班工作人员到位后,必须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并随时注意工作地点的顶板、支护等情况。发现问题必须立即整改,严禁空顶作业。机电设备上架摆放整齐并挂牌管理,保证完好不失爆。强制放顶结束时间由顶板管理领导小组确定。其他事项严格按《116′6-3采煤工作面作业规程》规定执行。
煤矿切顶住是什么
1、垮落线上,一侧是支护区域,另一侧是顶板垮落区域,这条线即为顶板垮落线,也被称为切顶线。切顶线上的压力较大,如果支撑力不足,可能会导致顶板在工作面发生冒顶事故。因此,为了确保切顶线处的支撑力充足,需要在线上增加一些支柱,这些支柱被称为切顶支柱。
2、就是顶板垮落线,也就是切顶线,切顶线的压力相对较大,如支撑力不够,就容易发生顶板工作面冒顶,所以为了保证顶板在切底线处的足够支撑力,需要在这条线上增加一些支柱,所增加的支柱就叫切顶支柱,切顶支柱有密集柱、丛柱等方式,具体在工作面作业规程中有明确规定。
3、所以,切顶排是靠近采空区的那排,用来保护采空区上方的顶板,确保煤矿作业的安全进行。
4、对于非必要作业区外的支柱进行回柱操作时,我们同样要求顶板能够按照预设的一条线垮落。这条线既是两个区域的分界线,一边是被支护的区域,另一边则是顶板垮落的区域。这条线被称为“顶板垮落线”,也可以理解为“切顶线”。
5、开切眼就是指这段巷道的施工,采煤工作面大面积冒顶、留设保护煤柱、遇有大型地质构造,采用其他方法均不能安全通过时,必须采用另开切眼的方式通过。煤矿采煤工作面一般都有几条巷道:1,风巷:给工作面回风用的,也是工作面人员进入,和材料运输的一条通路。
顶板管理方式有哪几种煤矿安全生产
煤矿安全生产中,控制顶板事故的发生至关重要。为此,必须加强安全技术培训,严格执行现场管理责任,切实强化煤矿顶板管理,以确保煤炭行业的安全发展。 提高煤矿从业人员的顶板管理意识和技能,是预防和减少顶板事故发生的关键。
坚硬顶板:此类顶板不易自然冒落,悬顶距离常超过2刀以上,挑顶高度未达到采高的5倍。即使采用常规挑顶方法,也难以使顶板充分冒落。 复合顶板:由直接顶和上部坚硬岩层组成。直接顶较薄易冒落,而上部岩层坚硬,易产生离层。采动后,直接顶与上部岩层间可能出现不同步下沉,需特别注意。
刀柱采煤法:在采空区留有矿柱,支撑住顶板,防止顶板冒落诱发产生冲击地压。上面三种方法各有优缺点和适用范围。充填法实际上是拿混凝土换矿石,造价高,有被淘汰的趋势,刀柱法丢矿太多,也将逐渐被淘汰;目前被重视的方法为冒落法。
为加强顶板控制管理,各级煤矿采取多种技术手段,如采用数字化顶板管理系统、垫板技术、锚喷技术等。数字化顶板管理系统可以监控顶板变形情况,实时预警,从而及时采取措施。垫板技术可以增强锚杆的支护能力,锚喷技术则可以加强锚杆与围岩的粘结力,提高围岩整体稳定性。
煤炭工业部关于加强顶板管理工作的若干规定
作业规程中必须包括采(掘)工作面顶板管理说明书。顶板管理说明书中对于初次放顶和周期来压;坚硬和复合顶板;分层开采人工假顶或煤皮假顶;过老(巷)空区或构造变化带,回柱放顶、工作面收尾等情况的顶板管理措施。巷修工作必须制订施工的安全技术组织措施,确定临时支护方式,特别对片帮要加强管理。
第六条:公司生产部、项目部,各矿井生产科、开拓科分别是公司和矿井顶板管理工作的主管部门,对所辖矿井或区队施工地点的顶板管理负技术指导、监督检查和管理责任,各职能部门要经常深入现场解决顶板管理中的技术和管理问题。
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为切实加强统配煤矿生产技术管理基础工作,保证煤炭工业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依据国家有关法规、条例和技术政策,在总结煤矿长期生产实践经验与吸取现代管理先进经验的基础上,针对当前生产技术管理的薄弱环节,特制定本规定。第二条 生产技术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根据国家《矿山安全条例》和煤炭工业部《煤矿安全规程》的有关规定,贯彻安全第一方针,提高煤矿职工的安全生产技术素质,预防各类事故和增强抢救、自救和互救的能力,加强法制观念。特制订本条例。
并设警示牌。5 .在启封、贯通老巷和长期停风区进行瓦斯排放时,要在措施中编制巷道顶板管理和积水内容, 防止排放瓦斯过程中顶板冒落伤人或积水影响,并注意高冒处积聚瓦斯的处理。
前款所称地方国有煤矿,包括生产建设兵团系统、军区系统、监狱系统以及有关部门、企事业单位开办的国有煤矿;所称乡镇煤矿,是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实施若干规定》第二条确定范围的煤矿。第三条 (主管部门)自治区煤炭工业主管部门负责煤炭生产许可证的颁发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