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海底区域的开发进展
1、在2011年8月初期,国际海底管理局正式批准了中国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协会提出的多金属硫化物矿区申请。这一批准赋予大洋协会在国际海底区域获得了面积达到1万平方公里的专属勘探权,为未来的资源开发赋予了优先权。
2、在1999年8月的第五届会议上,管理局秘书长与牙买加总理共同签署了《国际海底管理局和牙买加政府间关于国际海底管理局总部的协定》,进一步明确了双方的合作关系和责任划分。会议期间,大会通过了2000年度的管理局预算,并对《区域》内多金属结核探矿和勘探规章进行了审议,还通过了《国际海底管理局财务条例》。
3、中国在国际海底区域成功申请了三块具有专属勘探权和优先开采权的深海矿区。 这些矿区的总面积约为6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江苏省面积的84%,略大于重庆市的面积。 这些矿区分别于2001年、2011年和2014年被授予。
4、中国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协会在国际海底资源开采领域取得显著成就。近日,协会提出的多金属硫化物矿区申请得到了国际海底管理局理事会的核准,批准其在西南印度洋国际海底区域获得1万平方公里专属勘探权的矿区,享有优先开采权。
5、年8月初,国际海底管理局已核准中国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协会提出的多金属硫化物矿区申请,使大洋协会在国际海底区域获得了1万平方公里具有专属勘探权的多金属硫化物资源矿区,并在未来开发该资源时享有优先开发权。
国际海底区域矿产资源调查研究现状
“八五”、“九五”期间主要针对多金属结核矿产,“十五”期间主要集中于对富钴结壳的资源调查与评价。近几年,虽已经开始了海底热液硫化物资源的初步调查,但已经落后于国外近20年。另外,对于国际海底区域的其他非传统矿产资源,如钙磷土、天然气水合物资源等,还没有开展专门性的调查与评价工作。
在2011年8月初期,国际海底管理局正式批准了中国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协会提出的多金属硫化物矿区申请。这一批准赋予大洋协会在国际海底区域获得了面积达到1万平方公里的专属勘探权,为未来的资源开发赋予了优先权。
我国海洋地学界瞄准国际发展前沿,应用高新技术,在海底探测技术、河口海岸第四纪地质与沉积动力学研究、古海洋学、海洋油气田快速评价技术方法和大洋多金属结核(壳)、热液硫化物矿产资源调查的理论创新和技术创新研究中取得一批重要成果。
深海矿产资源主要包括大洋多金属结核矿、铁锰结壳矿、深海磷矿和海底热液矿等。这些资源主要位于国际海域(Area)的海底,其开发活动必须得到联合国海底管理局的同意和批准才能生效和合法。
中国的海洋渔场面积达到280万平方公里,养殖面积也相当可观。目前,海水养殖面积已达到260万公顷,其中已养殖面积为71万公顷。此外,中国在国际海底区域拥有5万平方公里的多金属结核矿区,储量超过5亿吨。在海水淡化技术方面,中国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发展,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中国申请几个区域矿产勘探区
九个。国际海底管理局19日核准了中国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协会提出的西太平洋富钴结壳矿区勘探申请,一共有九个,是非常壮大的。
矿产资源勘查工作区范围以经纬度1′×1′划分的区块为基本单位区块。
外商投资的中国矿产勘探项目已有41个,这打破了过去矿产资源勘查的被动局面。宋伯庆表示,自商业性矿产勘查发展以来,中国已经新发现了421个矿产地,获得了大量的矿产资源量。
第十条 申请在具有共生或者伴生矿产地区进行勘查,应当遵循综合勘查的原则,但国务院计划部门另有规定的矿床勘探项目除外。第十一条 申请登记的勘查项目,已经做过同一勘查阶段或者相同比例尺工作的,应当提出新的认识和科学论据,或者采用新的技术方法,并能够提高勘查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