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公司新闻

矿产资源开发遥感监测规范(遥感勘测探矿)

发布时间:2024-06-08

什么是矿产资源开发多目标遥感调查与监测?

为适时获取客观基础数据,2006年,国家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启动了我国“矿产资源开发多目标遥感调查与监测”工作。

遥感监测显示,石炭井矿区、石嘴山矿区和汝箕沟矿区,面积约2000km2,矿山占用土地面积5550ha,矿山占地占整个矿区面积的7%,矿山占用土地类型为荒草地。

遥感技术在矿产资源调查方面的应用,主要是根据矿床成因类型,结合地球物理特征,寻找成矿线索或缩小找矿范围。通过成矿条件的分析,提出矿产普查勘探的方向,指出矿区的发展前景。例如,通过对吉林省陆地卫星图像的分析,曾发现铜矿的分布与线性构造密切相关,对开发这个地区的铜矿有重要意义。

对于开发强度大的矿区,利用2009年的IKONOS和GEOEYE高分辨率遥感数据,开展1∶1万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矿山环境多目标遥感调查与监测;对于开发强度一般的矿区,利用TM数据,开展1∶25万矿山地质环境背景调查和监测。

遥感(remote sensing)是指非接触的,远距离的探测技术。一般指运用传感器/遥感器对物体的电磁波的辐射、反射特性的探测。是通过遥感器这类对电磁波敏感的仪器,在远离目标和非接触目标物体条件下探测目标地物。

谈谈遥感技术在阳泉矿山调查中的应用

1、遥感技术在矿产资源调查方面的应用,主要是根据矿床成因类型,结合地球物理特征,寻找成矿线索或缩小找矿范围。通过成矿条件的分析,提出矿产普查勘探的方向,指出矿区的发展前景。例如,通过对吉林省陆地卫星图像的分析,曾发现铜矿的分布与线性构造密切相关,对开发这个地区的铜矿有重要意义。

2、遥感地质是应用遥感技术进行地质、矿产调查和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勘查(包括地质灾害)与监测的一种重要的新方法技术,在地质工作中发挥着日益重要作用。国内外遥感技术界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其主要内容可概括为如下几个方面:①直接基于遥感数据的分类技术。

3、依据 ETM+影像纹理、色调及形态等特征,建立遥感解译标志,开展线性构造遥感解译获取构造信息,判识断裂构造的位置及形状性质。

4、应用遥感技术来寻找矿产,在许多地区主要是通过研究控矿、容矿的地质条件,寻找与矿产赋存有关的标志,而达到间接找矿的目的。遥感找矿是以电磁波理论为基础。

5、一)油气资源勘查中的应用 应用遥感技术来直接勘查油气资源,主要是通过多波谱遥感资料,发现油气渗漏造成的影像异常,作为油气地面显示的标志(见第八章第一节)。

遥感找矿五要素不同组合型式揭示的成矿信息

一定的大地构造背景产出一定的矿床类型;同理,一定的矿床类型也是一定的大地构造背景的指示标志(indicator)。大地构造背景与矿床类型之间的这种对应关系,对找矿工作中的战略性预测非常重要。

并且不同类型的围岩蚀变指示矿床存在的意义不同,这是由于各种蚀变和矿石同样是成矿作用的产物,从而在时间空间上矿和有关的蚀变存在密切的联系,并且不同类型的蚀变及其组合专属一定的矿床(矿种或矿床类型),因而可以用蚀变来预测矿化矿产资源(Курекнн.1954)。

遥感找矿模式法是一种综合性的找矿预测方法,通过分析区内已知矿床分布及其影像特征,建立遥感找矿模式,以便预测成矿有利地带。

遥感技术在地质矿产方面有哪些应用?

利用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多学科、高精度的地学信息,有助于矿产资源的勘查和评价。例如,利用遥感技术可以根据成岩成矿的规律推断矿床的形成历史和成矿环境,进而预测矿产资源的分布和储量。总结本文介绍了遥感技术在地质学研究中的重要应用。

地质构造分析:地质遥感可以识别和分析地球表面的地质构造,如断裂带、褶皱带和断层等。通过解析遥感影像中的地形特征、地形阴影和线性地物,可以揭示地壳运动和构造演化的信息。 矿产资源勘查:地质遥感可以用于勘查矿产资源,如金、银、铜、铁等。

航空彩红外遥感图像信息丰富、色彩鲜艳而被广泛应用于农林、水利、地学、环境等部门,对地质找矿、环境治理和国土资源调查等方面均有极高的实用价值。本次研究以此作为主要的信息源。 研究区位于新疆西北部,与哈萨克斯坦接壤,地理位置为:东经83636′~87°25′,北纬46°07′~47°04′。

遥感地质研究还可用于其他学科的研究和工程设计中,例如地震和火山活动与断层有关;地下水也往往在断层中能发现;铁路选线和水坝坝址选择都离不开地质条件的研究;热红外相片上地热区显示明显等。

遥感地质是应用遥感技术进行地质、矿产调查和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勘查(包括地质灾害)与监测的一种重要的新方法技术,在地质工作中发挥着日益重要作用。国内外遥感技术界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其主要内容可概括为如下几个方面:①直接基于遥感数据的分类技术。

二)遥感地质矿产信息增强及提取技术实验 用于图像处理的核心技术方法是“比值+主成分分析”,采用掩膜方法去除植被及水体等干扰背景。在干旱、植被稀少、基岩出露较好西部地区,蚀变遥感信息提取效果较好。在潮湿、植被密集南方地区不甚理想,需要结合成矿地质背景综合分析加以利用。

固体矿产规范哪些

1、在《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中,还把地质统计学法、SD法储量计算法和我国传统的几何图形法一起列为我国目前矿产资源储量的三大估算方法,以利于将矿产资源储量估算工作从繁重的密集型劳动中解放出来,向标准化、规范化、电子化管理方式转变,为矿产资源储量的动态管理创造条件。

2、本标准规定了固体矿产地质勘查的目的任务、勘查工作、可行性评价工作,矿产资源/储量类型条件、矿产资源/储量估算等。

3、总则技术内容分五部分:矿产地质勘查的目的任务、矿产地质勘查工作、可行性评价工作、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及类型条件、矿产资源储量估算,并附有3个附录。

矿产勘查技术标准和规范的分类

境外矿产勘查技术标准和规范,分为国家标准和规范、行业协会标准和规范、企业标准和规范三类。国家矿产勘查技术标准和规范 在市场经济国家,实质上不存在由政府机构颁发的矿产勘查技术的国家标准或规范。

按矿床地质特征将勘查类型划分为简单(Ⅰ类型)、中等(Ⅱ类型)、复杂(Ⅲ类型)3个类型。有的金属矿规范,如铜铅锌银镍钼、铝土矿冶镁菱镁矿、稀有金属、稀土等,还在长期积累的实践经验基础上,研究大量有关实际资料,提出了划分勘查类型的量化指标,建立了类型系数,使类型划分半定量化。

年全国矿产储量委员会第十二次全体委员会批准的《金属、非金属、煤矿储量分类暂行规范(总则)》,是我国第一个矿产储量分级分类方案。

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的修订是实施新的《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标准的重要成果。

准确控制矿体的形状、产状和空间位置。对影响开采的断层、褶皱、破碎已准确控制,对夹石和破坏矿体的火成岩的岩性,产状分布情况已确定。对矿石类型和品级的种类及其比例变化规律已确定,在需要分采和地质条件可能和条件下,应圈出矿石工业类型及品级。